加油5分钟续航20小时,节油率超35%,一款看似不可能的混动叉车正在挑战工业车辆行业的能源逻辑。
2025年9月23日北京BICES上,杭叉集团揭开全球首款量产型309V柴电混合动力叉车的面纱。这款10吨级平衡重式混动叉车并非简单的新能源产品,而是杭叉在深刻理解市场痛点后的精准回应。

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工程机械行业的今天,杭叉X系列混动的问世,标志着工业车辆领域正式进入了“实用型新能源”时代。
为什么是现在?
在全球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工程机械新能源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。然而,纯电方案在重载领域的应用始终面临续航、动力与基础设施的三重瓶颈。
中叉网观察到,当前5吨以上叉车市场,传统内燃设备仍占据主导地位。不是用户不想转型,而是现有新能源方案无法满足高强度作业需求。

杭叉集团总经理助理陈赛民在发布会现场指出:“这款10吨混合动力叉车,是我们响应‘双碳’目标的旗舰产品,完美适配新能源基建、矿山等重载场景。”
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祁俊的评价更为深刻:“杭叉混合动力叉车正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落实‘双碳’战略的典范之作。”
行业领导者的认可,印证了杭叉选择的技术路径的正确性。
X系列混动的技术破局
杭叉CPH100-XRN8H混动叉车不是简单的“油改电”,而是从底层架构重构的产品。其核心突破在于解决传统新能源叉车“要么动力不足,要么续航焦虑”的困境。

动力性能上,X系列采用永磁同步技术与杭叉独有的高压锂电专有架构,实现“超强动力性能媲美燃油车”的承诺。54.5kW的行走电机功率、55.8kW的发动机功率和30kW的发电电机形成黄金匹配。
续航能力上,“加油5分钟续航20小时”的数据,彻底解决了新能源设备在孤岛、沙漠等特殊工况下的续航焦虑。杭叉创新的自适应能量分配系统,让节油率稳定在35%以上。
环境适应性上,电机、电控、高压元器件均达到IP67级防尘防水,确保设备在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。这种全域作业能力,使X系列混动同时适用于室内外作业。
中叉网认为,X系列混动的真正突破,在于实现了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的近乎不可能的技术平衡——既要强动力,又要低能耗,还要长续航。
隐藏在参数背后的研发实力
一款革命性产品的背后,是杭叉集团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研发投入。杭叉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国家认可实验室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三大国家级研发平台。

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,这才是X系列混动能够率先突破技术壁垒的根基。
中叉网了解到,杭叉的“整车智能控制系统”是混动技术的核心大脑,它实现纯电-混动双模智能切换,自适应发电与能量分配等关键功能。
这款产品的成功量产,证明杭叉已掌握新能源叉车全产业链技术能力。从展出的锂电池、电驱、充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来看,杭叉已实现从“产品输出”到“生态构建”的战略跨越。
不止于混动:杭叉的双轮驱动战略
混动叉车的发布只是杭叉战略的一个缩影。中叉网观察到,杭叉正在实施“技术研发+全球化推广”双轮驱动战略。

在智能化领域,杭叉智能物流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,累计落地AGV超7000台,覆盖20余个行业。收购国自机器人后,智能物流产品矩阵更加完善。
在国际化布局上,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售近6万台,同比增长超25%。泰国生产基地开工建设、日本公司开业、美国智能物流公司投入运营,全球本土化战略正在加速推进。
杭叉横畈科技园四期智能生产基地的结顶,更是为未来年产万套自动化设备奠定产能基础。据预测,2025年中国无人叉车销量将达3.9万台,渗透率仅为3.2%,市场空间巨大。
重新定义行业边界
杭叉X系列混动的意义,不仅在于一款产品的成功,更在于它为整个行业指明了转型升级的路径。
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在参观杭叉展台时指出,杭叉的创新“为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”。这标志着混动技术路线已获得行业权威认可,有望成为重载车辆的主流技术路径。
对用户而言,X系列混动带来的直接价值是全生命周期成本(TCO)的大幅降低。节油率35%以上、续航能力提升300%、碳排放降低35%,这些数据直接转化为运营效益。
中叉网认为,杭叉通过X系列混动,正在重新定义重载叉车的价值标准——从单一的购买成本导向,转向全生命周期价值导向。

杭叉的雄心不止于领跑行业,更在于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绿色智能物流生态系统。从混合动力到智能物流,从关键零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,杭叉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。
随着泰国基地投产、日本公司运营和北美市场突破,杭叉的全球化布局已进入收获期。这款混动叉车,仅仅是杭叉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实力的开始。
未来,当绿色智能成为全球工程机械的标准配置,回顾这一历程时,杭叉X系列混动很可能被视为那个关键的转折点。
撰稿:杨斌
审核:李克忠
批准:陈赛民